什么是幸福?我們怎樣才能快樂?這些問題是人類經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們的答案可能難以捉摸。我們可以運用多種視角來研究它們,例如通過哲學或心理學。當我們在生活中航行時,我們也可以使用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和目標的個人看法。但是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獲得幸福嗎?
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首席執行官Meik Wiking相信我們可以。該研究所結合定性和定量方法,提供有關幸福感、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見解。
它的使命?讓公司和社區的決策者了解幸福的原因和影響,進而使主觀幸福感成為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公共政策辯論的一部分。
我們在TNW2022采訪了Meik Wiking,并向他詢問了有關幸福的重大問題。如果您想全面了解他的見解,請查看嵌入在本文頂部的視頻。或者,您可以在這里觀看。
“幸福是一道包含許多不同成分的菜肴,”維金告訴我們。“這是關于每天體驗積極的情緒,對整體生活感到滿意,并擁有強烈的目標感或意義感。”
最重要的是,幸福是一種情感,維金解釋說,因此它是主觀的。這意味著個人對它的看法各不相同,使每個人成為他們是否快樂的唯一判斷者。
那么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培養這種情緒并變得更快樂呢?Wiking認為幸福也有ABC。A代表“行動”,B代表“屬于”,C代表“承諾”。換句話說,這就是三個步驟:積極地做事、與他人一起做事、做有意義的事。
但幸福只是一個感知問題,還是外部環境也起作用?整個世界有可能變得更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