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月升起,月光灑落大地,在同一個時空中,無數人因為不同環境、不同感受,會產生不同的意境。
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在夜深人靜漫步在大街上的時候,李太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會浮現在腦海。
又比如一次次的相聚相散,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受到蘇東坡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境。
這是在現實世界中,月光的覆蓋和無數的人相互聯系產生了無數的想象和思想。
那么Web3的到來,不僅僅讓無數人、無數思想相互連接,并且讓每個人的價值得以體現。
如果古時候有Web3,人們每一次引用“經典“,包括李太白和蘇東坡等創作者都能看到全國各地無時不刻有人引用了自己的詩句,并點贊,同時每一次引用,也都會給李太白和蘇東坡們帶來一定的價值點。而如果換算成財富,李太白和蘇東坡們,也將成為時代最富有的人之一。
這就是Web3最大特點之一——參與者對其內容、數據和資產擁有完全的所有權。
那么Web3是什么?有Web3,那自然有更早的Web1和Web2。
(數據來源:甲子光年智庫)
什么是 Web 1?平臺創造、平臺控制
Web 1 是 Web (World Wide Web)的第一次迭代。大約從 1991 年持續到 2004 年,由于可視化的靜態頁面出現,互聯網實現了一個普通人能感知的界面,普通的消費者可以瀏覽到主要以文本或圖像格式提供信息的網站。解決了信息的傳遞效率,極大的開拓了普通消費者的信息獲取,由于 Web 1 為只讀網絡,所以當消費者開始參與的時候,Web 1落幕,Web 2來了。“用戶只是內容的消費者,他們幾乎不參與創造。 因此Web 1是平臺創造,平臺所有,平臺控制,平臺獲益。造就了雅虎,Netscape等一些公司。” 杭州復雜美科技有限公司區塊鏈及應用技術負責人袁海磊對于web1的特征總結。
什么是 Web 2?用戶創造、平臺控制
今天大多數人主要體驗的當前網絡形式為 Web 2。進入21世紀,當互聯網上,消費者可以輸入、輸出內容,并產生互動,開始自己生產內容的時候,互聯網的價值時代到來。并產生了互聯網巨頭,包括國外的YouTube、維基百科、谷歌、Facebook、亞馬遜以及國內的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百度、微信、阿里巴巴,極大的提升了人的觀看、學習、搜索和交流、購物的能力。
“用戶可在平臺上參與內容的創作并分享,比如博客,個人空間等,但數據控制權依然在于平臺。 因此Web 2是用戶創造、平臺所有、平臺控制。造就了Facebook、Twitter等公司。” 袁海磊對于Web 2的特征總結。
同時對于個人而言,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在互聯網上創作內容,也可以分享一個視頻,也可以與人們互動、交流和評論。但是當每一個用戶的輸入和輸出內容的同時,用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網絡上,海量用戶產生的價值去哪了?
今天我們所有人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了Web 2中,但是根據規模經濟理論和網絡效應壟斷性等特點,所有人產生的數據、價值集中到大型互聯網集團那里。這就回到了文章的開頭,越來越的人開始思考,為什么用戶不能對其內容、數據和資產擁有完全的所有權呢?
什么是Web3?用戶創造,用戶所有,智能合約分配
甲子光年定義的Web3概念核心特征為實現用戶自主價值創造、價值確權、價值交換三位一體,使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雙向滲透,用戶具有擁有權,具有參與項目治理的權利,從而實現了價值生成和價值確權。
國盛證券報告認為Web3世界將充分開放化,用戶在其中的行為將不受生態隔離的限制,用戶可以(基于基礎邏輯) 自由暢游在 Web3 世界;用戶數據隱私將通過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儲等手段得到充分保護;Web3 世界,內容和應用將由用戶創造和主導,充分實現用戶共建、共治,共享平臺的價值。
袁海磊認為, “Web3目標是在Web2的基礎上創造新一代互聯網,可以讓每個用戶掌握自己的數據、身份等,實現用戶創造,用戶所有,用戶控制,智能合約分配。”
從這個愿景上來看,WEB3.0的核心是價值分配,這是極可能打破互聯網寡頭壁壘的。 使用戶數據信息能真正屬于自己,用戶在網絡上創造的價值能直接獲得相應回報,而這些正是同元宇宙概念中的可信資產價值和身份認證是相一致的。
《元宇宙科技產業黨政干部學習詳解》主編,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顏陽博士認為Web1.0的數據流向是由平臺方向用戶端,Web2.0,用戶與平臺的互動增加了,也就是向上的流量增加,到了Web3.0,除了強化了Web2.0的這種數據走向之外,它還實現了用戶間的點對點的數據流通。
Web3最大價值:數據確權
不僅是數字世界,在人類逐步邁入智能世界的過程中,人們生產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的生產分工也將越來越精細,要體現一個人的價值,要釋放每個人的生產力,就需要新的模式義每個人的價值,實現價值的智能分配。而顯然Web2的數據霸權、數據孤島式的生態已經不能加速滿足日益復雜的數據生產和需求活動。
顏陽博士認為Web3的特點是通過數據流向的變化,實現了數據控制權的變化,并實現參與者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并最終推動相關技術的變革。包括數據確權和數據隱私技術的發展。
“基于Web3的數據流向,其價值取向也發生了比較大的的變化,也就是說平臺方逐漸的就把經濟控制權向下移,使得用戶參與的激勵機制能夠體現出來,而且會使得用戶產生價值的生產效率得到提升,而要滿足這樣的訴求對于技術的依賴性也大幅的提升,也就是說通過技術的變革,使得UGC的門檻大幅度的降低,使得用戶比較容易參與到整個的生態體里面來。“顏陽分享到。
除此之外,Web3還能推動社區共建共享,我們知道以分布式技術(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Web3背景下,形成共識,共同建設,共同分享建設成果成為根本。而共識、共建、共享的前提是開源, Web3 也將極大的推動開源建設和發展。
最后,我想用Web2定義者蒂姆·奧萊里(Tim O'Reilly)建議作為結尾:“讓我們專注于Web3愿景中與輕松致富無關的部分,專注于解決信任、身份和去中心化金融方面的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