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看到真正的、純粹的物聯網之前,還需要很長時間。疫情完全減緩了物聯網設備和部署的擴散。相關的供應鏈問題是物聯網發展的另一個障礙。
物聯網的關鍵——傳感器
物聯網可以顯著增強從儀表板上看到遠程物理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能力,并消除在偏遠地區昂貴的人工干預或檢查。傳感器可以在非營業時間監控和提醒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在物聯網的核心,在許多行業和應用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傳感器傳感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物聯網將在2022年后加速發展
預計到2030年,物聯網將在全球創造5.5萬億至12.6萬億美元的價值。家庭環境中物聯網的利潤增長速度比最初預期的更快,辦公室和工作場所也會有類似的增長。
然而,物聯網在工廠、零售業和汽車等其他領域創造價值的速度低于預期。汽車物聯網的價值潛力是存在的,預計到2030年,汽車物聯網將產生0.4萬億至0.6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
盡管如此,研究人員指出,仍有一些重大問題需要克服,包括技術成本、安全問題和互操作性,這導致了他們所說的試點煉獄,其中70%的制造商無法超越試點規模。
物聯網面臨的挑戰
人類理解語言,解釋語言,并以人們能理解的方式回答。它們在不斷進化。在物聯網中,計算機必須能夠做同樣的事情——機器對機器。在90年代,它是關于人的互聯網,當時的假設是,機器最終會開始相互交談。通過大量的工作,我們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實現它,但要得到想要的結果是昂貴的。這些案例帶來了很多價值,但花費了很多錢。管理、設置它們、使它們同步并使其保持最新狀態是一項挑戰。這既耗時又是維護的噩夢。
正因為如此,這項技術并沒有作為低成本無處不在的技術進入普通消費者。相反,它往往被用于高成本的系統。
物聯網之所以不能成為比人聯網更重要的東西,是因為物聯網不能以同一種語言在語境中進行交流。當機器之間進行交流時,很難在它們之間獲得那種程度的理解,特別是如果它們來自不同的制造商。
人們在物聯網的早期沒有得到這些,所以前十年有點失望。讓設備或事物變得足夠智能來有效溝通是很困難的。就像人一樣,如果你在同一個家庭會很容易,但在家庭之外,這可能很有挑戰性。
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對話并不新鮮,關鍵是要以低努力或低成本來做這件事。降低價格需要規模經濟,但支持大規模部署需要更低的價格。因此,如今獲得資助的物聯網項目只占潛在項目的一小部分,因為它們成本高昂,因此必須承諾獲得巨大回報。
“物聯網只會以更低的價格蓬勃發展,這將由無需集成成本的新設備推動。這將在許多年里慢慢發生,單一供應商的解決方案將引領潮流,但多供應商的解決方案可能還需要十年時間。